记者昨日从厦门海关了解到,今年1月,厦门海关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2.98万份,签证金额达122.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和17.14%。其中,签发各类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2.01万份,签证金额8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0%和12.15%。
在国际贸易中,原产地证书是企业享受通关便利、关税优惠的重要凭证,因此被称为“纸黄金”,是企业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2025年伊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三年、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自贸协定的内容和质量不断丰富提升。在自贸协定红利的推动下,企业出口热情高涨,竞相拓展海外业务,原产地签证业务也迎来了“开门红”。
“谢谢你们,节前办理的那些证书都已经顺利享受关税优惠。”2月7日,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单证负责人林奕兰前往东渡海关位于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大厅领取原产地证书时向关员们表达感谢。
原来,凭借原产地证书,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的出口货物在东盟、澳大利亚的关税可由5%降至零,仅今年1月就可在进口国享受关税减让200余万元。“我们公司主要从事预制化电力供应单元、开关设备的生产,原产地证书为我们降低了出口成本,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林奕兰说,在厦门海关的高效服务和精准指导下,企业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实现了“开门红”。今年1月,企业发往东盟、澳大利亚的签证货物货值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了1倍。
问需于企,精准服务。厦门海关打造“智享税惠”模式,在精准定制对企业政策辅导的同时,创新推出“掌上申领”“自助取证”“社区出证”等智慧申领模式,实现原产地证书立即办、随时办、就近办,服务企业高效享惠。此外,依托海关总署最新上线的“中国海关优惠原产地服务平台”,企业可享受包括特惠税率、原产地规则查询和进口享惠事中提醒等功能在内的享惠一站式服务,为提升企业对优惠贸易协定的利用水平、实现外贸“开门红”注入新动能。(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刘舒 洪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