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2月8日电 题:福建:“四链”融合激发县域经济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秦宏
新春伊始,记者走进福建泉州南安市的九牧集团,只见无水马桶、超静音冲刷、网联淋浴头等创新产品让人赞叹称奇;“黑灯工厂”中,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和生产设备,正火力全开组织生产。
凭借全球16个研发中心、卫浴行业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列的创新驱动,这家公司实现智能马桶品类销量行业领先,品牌价值超过1500亿元,带动20多万人就业。“去年产值同比增长超过两位数,今年一季度订单额完成预定目标的130%。”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介绍。
作为龙头企业,九牧集团的“开门红”,为当地水暖卫浴阀门全产业链千亿生态走廊建设注入了强大信心。当前该生态走廊布局的共享创新平台、工业互联、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赋能平台及产业园区等,正在加速落地。
南安是民营经济大市泉州的工业重地之一。当地通过不断培优产业链、激活创新链、厚植资金链、延伸人才链,促进“四链”融合,为水暖卫浴阀门和石材智造等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注入绵绵不断的新动力。
福建高度重视县域经济,把县域重点产业链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南安市的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千亿生态走廊建设,是福建深化落实“四链”融合,创新驱动县域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做强县域经济的缩影。
当前,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福建省工信厅数据显示,去年福州的海洋生物制药、泉州的现代体育、宁德的锂电新能源、晋江的鞋服等8个市县特色产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有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数量居全国第3位;21个县域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县域重点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不断扩大,让县域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福建省工信厅厅长翁玉耀介绍,去年,福建83个县域围绕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对接签约了民企产业项目3210项。
福建围绕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也激发了科研、金融机构等积极参与福建县域产业创新发展的热情。
2月7日,在南安召开的福建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表示,通过高校资源与县域经济结合,上海大学已有百余名人才团队深入南安服务其县域特色产业,形成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四链’融合对福建打造县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产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福建域内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持续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县域重点产业、科创企业等方面投入。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介绍,通过科技金融、园区金融、多元金融、融资+融智等服务,不仅支持了福建重点县域产业链,还实现了金融生态圈合作共赢。
目前,福建省已梳理确定县域重点产业链共164条。福建将继续从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坚定不移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促进县域重点产业链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