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福建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在泉州南安举行。这是会场现场。新华网发(林楷煜 摄)
新华网福州2月7日电(刘默涵)2月7日,春寒料峭,但位于南安的福建成功国际会展中心,却是一片暖意。
当天,福建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在这里召开。这是今年开春后,福建省的第一场重大活动,链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县区在会上共商“四链”融合大计,携手绘制产业发展的全新蓝图。
据福建省工信厅厅长翁玉耀介绍,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把县域重点产业链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福建各县域注重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县域重点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县域产业“金名片”。
2024年,福州的海洋生物制药、泉州的现代体育、宁德的锂电新能源、晋江的鞋服、南安的水暖卫浴、安溪的铁观音、德化的白瓷、柘荣的刀剪等8个市县特色产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有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数量居全国第3位。21个县域获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作为长期观察县域经济发展的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围介绍说,福建11个县区上榜2024赛迪全国县域百强榜单,位列全国第七,未来有望进入前五。
张立围建议,福建应充分发挥强县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完善县域梯度培育战略,加快推进“四链”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扩大重点产业有效需求,加快实施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事实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兴业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天地宽广,服务产业大有收获。”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说,作为总行在福建的银行,兴业银行坚持把根扎在八闽大地,持续将金融活水引向县域乡村,县域支行的客户数、融资量及其占比持续上升,县域重点产业授信金额2445亿元,用信余额1270亿元。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关键枢纽,发挥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以上海大学与南安市开展的深度合作举例说,目前已经有上海大学专家团队60余人、上海医疗专家40余人来南安市开展工作,形成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先后实施企业技改项目20余项,涉及消防阀门、机械装备、陶瓷卫浴、日用轻工等诸多产业,合同经费达2600余万元,预期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
刘昌胜说,瞄准“四链”融合,高校资源与县域经济结合,将对打造县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产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上海大学将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创新链”端的独特优势投入到“四链”融合的实践中,服务沪闽两地高质量发展。
作为本次现场会的举办地,泉州市培育了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形成“南高新、北石化、环湾崛起、县域做强”的产业空间格局。
“培育县域重点产业链是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应有之义。”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表示,接下来,泉州将建立重点工业企业挂钩服务机制,打造更优的创新环境、人才环境、营商环境,努力培育更多超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规模的高能级工业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发展、强链支撑,打造一批工业强县、产业特色县,争取建材智能家居集群成为第二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福建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现场。新华网发(林楷煜 摄)
参会人员在现场会上记录会议要点。新华网发(林楷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