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厦门民企乘势“出海”-新华网
成立近20年来,厦门笃正聚焦新能源领域,一步步实现了从传统贸易到跨境电商、从单纯贸易到自主研发生产的升级,产品远销英国、德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厦门民企乘势“出海”

2025-02-14 10:52:05 来源: 福建日报
字体:

  10日,走进位于厦门火炬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厦门笃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赶订单、忙生产的火热氛围扑面而来。

  成立近20年来,厦门笃正聚焦新能源领域,一步步实现了从传统贸易到跨境电商、从单纯贸易到自主研发生产的升级,产品远销英国、德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

  新春开局,厦门外贸进出口按下“加速键”。这其中,不乏厦门笃正这样的民营企业奋勇争先。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1.51万家、同比增长6.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565.9亿元、同比增长5.8%,占进出口总值的49%。

  今年1月,厦门海关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2.98万份,签证金额达122.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和17.14%。截至2月10日,国内首条金砖城市跨境电商空运专线运行两周年,厦门海关累计监管金砖专线往返航班474架次,进出口货物3.32万吨,搭载出口跨境电商包裹达3136万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破浪出海?厦门民企拼的是全力以赴,更是找准赛道、把握机遇、塑造品牌,乘势扬帆。

  找准赛道拓市场

  “春节过后,我们锂电池装配线加速开工,每天可以生产1500台锂电池产品。”厦门笃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晓琳介绍说,近年来公司的订单不断增长,营收从2023年的6亿元增长到了去年的10亿元,预计今年还将持续提升。

  如今,公司生产的锂电池、太阳能涓流充电器、光伏追踪支架等光伏系列产品,远销英国、德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

  近几年,随着户用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厦门笃正一方面探索产品从To C(面向消费者)向To B端(面向企业)开拓,通过研发应用于房车等领域的锂电池产品,挖掘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发挥品牌优势,积极寻找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的市场机会,去年以来开拓了巴基斯坦、巴西等新兴市场。

  “起步早,为我们在海外市场积累了品牌优势,同时,研发、生产、销售等一体化转型,帮助公司打下了稳定可控的供应链基础。”李晓琳告诉记者,眼下,公司正在建设一条全新的产线,预计下周投用,这条产线也将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产能。

  找准赛道拓市场,越来越多厦门民企围绕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力,夯实“走出去”的信心和底气。

  作为花洒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的“隐形冠军”,建霖家居同样凭借产品优势,在跨境电商新赛道加速驰骋。建霖集团跨境事业部负责人黄杰认为,过去十几年间,水暖卫浴整体代工的竞争厂商变多了,这也迫使企业思考多渠道布局。

  为此,企业在外销上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跨境电商进入终端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建霖家居在亚马逊的销售额比2022年增长超5倍,通过跨境电商获得的订单占比逐年提升。

  拓市场,增动能,2024年,厦门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51.1%,其中出口同比大幅增长53.5%,拉动厦门市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此外,厦门还积极依托“跨境电商+对台航线”“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航空快线”等海、陆、空物流通道,助力企业“出海闯天涯”。2024年,厦门新增跨境电商包机航线至12条,中欧班列(厦门)通达13个国家30多个城市,开行61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

  技术创新抢先机

  11日早上8点半,厦门市奥派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已开启一天的繁忙生产。

  作为厦门市运动器械生产代表企业之一,奥派运动主要生产智能跑步机、健身车、划船器等室内健身产品。

  “我们的产品目前已经销售到了全球近50个国家,遍及六大洲。”公司总经理林奖成说,得益于全球民众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公司出口销售额每年保持30%到40%的增长。

  在产品展厅,记者看到奥派公司生产的智能跑步机可以多挡位、多坡度调节,并搭配智能飞梭快速调节合适配速。此外,公司生产的中老年健身产品通过智能调控,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模拟多种场景的康复训练体验。

  “公司从2019年开始关于AI、VR等新技术的研发,力图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林奖成告诉记者,近两年,公司与华为达成合作,将鸿蒙系统接入产品中,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公司的产品可以更好地分析并适配用户的需求。

  用好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扩容出海“工具箱”,提升产品创新力,正成为越来越多厦门民企“走出去”抢抓先机的秘密武器。

  去年,奥佳华集团旗下主品牌OGAWA(奥佳华)研发推出的一款5D机芯智能按摩椅在海外市场走红。该款产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突破品牌价格上限,成为当地市场售价最高的按摩椅。

  “产品走俏,技术创新的作用功不可没。”奥佳华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特别助理曾建宝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奥佳华集团积极以创新为驱动力寻求突破。以该款按摩椅为例,其搭载了行业首创的5D机芯、可变Li flex灵动导轨、拉筋摇摆小腿等创新技术,可为用户带来按摩手法更智能、穴位锁定更精准、按摩幅度更宽广、按摩方案更个性化的按摩体验。新技术带来新突破,最终赢得了市场。

  向“新”求变,“新”中寻机。据统计,2024年,厦门市民企百强研发费用投入总额113.86亿元,同比增加17.22亿元,增幅17.82%。出口产品含“新”量上升,新技术产品、新贸易形态共同推动着厦门外贸的提质升级。

 乘风破浪强品牌

  12日,在厦门斯巴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裁切、缝制、贴标、装箱……一道道生产工序有条不紊。

  作为老牌的箱包出口企业,成立于2005年的斯巴特曾经凭借厦门的区位优势和自身高效的供应链及服务,迅速成为众多国际品牌的核心供应商。

  “然而,随着企业快速发展,OEM(代工生产)的瓶颈也逐渐显现。”斯巴特总裁办主任储海浩坦言,箱包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即便与再多国际品牌合作,发展也会很快遇到“天花板”。

  2013年,斯巴特启动自主品牌战略,此后多款产品斩获德国红点、德国IF、中国红星设计奖等大奖,并常年占领国内外电商平台品类排行榜。2021年至2023年,企业连续三年入选厦门市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企业,并且从初创品牌企业逐步升级为优秀品牌企业。2024年,斯巴特出口超1.8亿元,同比增长19.75%。

  从制造出海向品牌出海升级,既加速了企业转型,提升了竞争力,也增强了制造业的信心。

  厦门佳浴智能卫浴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卫生陶瓷洁具及卫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公司高级运营主管丁泳鑫介绍说,2021年开始,公司通过积极打造自主品牌,力求在高端市场中分一杯羹。

  “自主品牌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贸易升级的重要举措。”在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孙明明看来,厦门市自主品牌出口额逐年增加,企业“扬帆出海”已经到了从加工型产品到品牌型产品的转型关键点。

  早在2021年,厦门便出台《厦门市商务局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本地外贸自主品牌企业精准培育,加快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此外,厦门还结合企业海外发展需求,创建“海联会客厅”活动品牌,定期举办厦企出海、鹭行天下等投资贸易专题活动,为厦门企业量身定制“出海”服务,积极搭建厦企与国际市场的沟通桥梁。

  数据显示,2022年,厦门第二批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企业出口额比首批增幅达56%,2023年第三批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企业的出口额比第二批增长58%。

  “厦门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将从更高层面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林珍雅表示,多年来,厦门市多元提升企业出海竞争力,已认定外贸自主品牌企业100多家。(记者 廖丽萍 林闻)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