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特写:164岁的古厝传出闽剧新“声”-新华网
福州烟台山上,164岁的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上演了一场闽剧新唱的独特剧场。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特写:164岁的古厝传出闽剧新“声”

2024-06-17 14:59:13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闽剧经典剧目《荔枝换绛桃》。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6月17日电(蒋巧玲)仲夏时节的午后,恰逢阵雨初歇。福州烟台山上,具有164年历史的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绿树掩映,妙音绕梁——一场由传统闽剧与流行音乐融合碰撞的实验性小剧场演出,在这里拉开序幕。

  它由福州市仓山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策划,并由从事流行音乐、热心传统文化传承的年轻人和闽剧专业教师等担纲执行,历时一年多打造,于16日首次在烟台山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内呈现。它是传统闽剧寻求破圈、实现跨界融合的创新探索,也是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的一次有益尝试。

  闽剧唱腔与通俗唱法同台演绎歌曲《声声慢》。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凭窗望楼前,隔岸荔枝熟”“一点温存三生暖,几多恩情感念深”……下午3时许,闽剧经典剧目《荔枝换绛桃》首先登场。水袖起落之间,闺门旦和小生的情绪张力拉满,配上字幕旁白,剧情悲喜直抵观众。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当林徽因的诗句与闽剧《弥陀寺》唱段在舞台上“相遇”,流行歌曲的通俗唱法又赋予了传统戏曲新的意境,清新的曲风引来了共鸣的掌声。

  “我好像第一次听懂了闽剧。”前来观看演出的青年插画师李红意外又欣喜,“原来闽剧还可以这样表现,他们真的在用一种很新的方式,让年轻人了解戏曲之美。”

  两位年轻观众上台体验学习舞水袖。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我在2023年春晚中欣赏到《百鸟归巢》这首曲目时,惊觉南音古韵和流行音乐结合竟然这么酷、这么潮。此后,我就在不断思考,闽剧如何融合创新,才能让更多年轻人看见它、感受它、爱上它。”这场跨界演绎的导演徐暄说,主创们在编曲上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还引入了闽剧舞水袖、福州童谣现场教学等互动环节,有效拉近了传统戏曲与观众的距离。“未来我们还会探索‘戏曲+摇滚’‘戏曲+RAP’‘戏曲+布鲁斯’等多种形式,不断在表演形式上推陈出新,让年轻人感受闽剧艺术的魅力。”

  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落幕后,主创人员马不停蹄地聚首在小剧场内,他们迫切需要一场讨论,来对演出进行复盘。剧目主创、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戏曲教师林特担纲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声声慢》等多个融合剧目的演绎。“《声声慢》这首流行歌曲,今天先融入了一点戏腔的唱法,接下来可能还要加入福州话的念白,但是流行歌曲的字音和福州话的字音并不一样,还需要做一些调整。”林特说。

  同为剧目主创的歌手、乐队主唱吴张盛点头认同。他说,为了让《弥陀寺》这首传统闽剧更好地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句融合,编曲加入了钢琴弹奏、鼓点等元素,让剧目变得更活泼、更新潮。“闽剧的曲调相对比较平,加入流行音乐会让它更有起伏感、冲击力,后期我们还要尝试更多元化的结合,打破年轻人对闽剧的刻板印象。”

  传统闽剧《弥陀寺》和林徽因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融合演绎。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一场融合新老艺术的轻剧场,只是这群年轻人探索闽剧融合创新的第一步。福州市仓山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清云说:“除了时下这种受年轻群体喜爱的小剧场表演,我们的剧目还要走上街头,到烟台山的商业街区进行公益演出,此后再回到小剧场内以周末常态化演绎的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事实上,作为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见证福州近现代外交和商业发展史的历史风貌区,烟台山上的古建筑也需要打造年轻态、时尚化的IP来实现活化利用。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是烟台山领事馆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建筑,其活化利用具有样板意义。

  “如果我们能将这个轻剧场打造成吸引年轻人的剧场,这座百年古建筑就能源源不断地传出闽剧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新‘声’。”黄清云认为,古建筑活化利用、传统文化焕新,二者的融合和“双向奔赴”,是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和文旅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怀着这样的信心和期待,她希望和有志于助力传统文化焕新的年轻人一起,在这片承载历史、连接未来的诗意街区做更多探索和实践。

  闽剧《爱庐之恋》选段。 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