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本轮降雨何时休、中考天气如何……你关心的问题记者帮你问了-新华网
"  16日上午,暴雨来临前福州天空乌云密布。"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本轮降雨何时休、中考天气如何……你关心的问题记者帮你问了

2024-06-17 10:42:56 来源: 福州晚报
字体:

  16日上午,暴雨来临前福州天空乌云密布。

  16日中午,狂风吹得骑车人雨衣乱飘。

  自6月9日起,福建多地持续出现暴雨天气。上周末,福州依旧没有摆脱雨水的“魔咒”。

  16日上午,福建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预警Ⅱ级”。本轮降雨何时停?中考期间福州天气如何?怎样防范雷击?针对市民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现场:福州周末雨量大

  昨日,福州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

  昨日11时50分许,记者在鼓楼区黎明街看到,雨水倾盆而下,大风刮得树枝乱舞,几辆自行车倒在街边,耳边是噼里啪啦的雨声。

  家住仓山区仓前街道的林女士告诉记者,昨日中午,她骑电动车出门买菜,没想到不一会儿,乌云密布,天色骤暗,接着大雨来临,就连雨衣都挡不住扑面而来的雨水。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经统计,16日4时至18时累计雨量,共有5个县(市、区)12个乡镇超过50毫米,以福清三山镇264.7毫米为最大。

  16日中午,福州突降暴雨,树枝在风中狂摆。

  部门:警惕次生灾害

  记者从福建省防指获悉,16日上午,省防指召集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会商,进一步细化部署防御工作。当天,福州市防指组织应急、气象、水利、资源规划、建设、交通、水文等部门进行会商,部署近期防暴雨工作。

  根据部署,福州各地要加强对辖区内的水库水闸、江海堤防等防洪工程重点部位的巡查力度,切实做好城镇低洼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的排查工作,全面排查管控安全风险,及时清除安全隐患。

  16日下午,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发布洪水蓝色预警,福建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警报。

  记者从福建气象部门获悉,9日以来,全省共有南平、三明、宁德、福州、泉州等5个市12个县14条河流19个站发生超警、超保洪水55站次。福建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小红介绍,南平、三明及宁德北部暴雨灾害风险等级高,需重点防范持续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和城乡积涝、塌方、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记者了解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滞后性。当土壤中的水分达到饱和的时候,在强降雨过后几天里,还有可能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公众要继续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近日,福州雷电频发。

  专家:解答天气三问

  问题一:本轮降雨何时休

  过去的一周,福州被降雨“霸屏”,那么福州这轮降雨何时能停?气象专家表示:再等等,快停了!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17日至19日,福州雷雨多发。18日起雨势明显减弱,天气开始逐步好转。具体来看,17日,雨势依旧较强,全市阴有中雨伴有雷电,局部大雨;18日雨势明显减弱,以阵雨或雷阵雨为主;19日雨势进一步减弱,全市多云到阴,局部阵雨或雷阵雨。不过,17日沿海风力较强,西南风5~6级,阵风7~8级,请公众注意沿海大风的不利影响。

  雨水停歇后,随着副热带高压回归,市民熟悉的高温要来了。尤其是20日,福州市区的最高气温预计会升至37℃,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气象专家表示,预计中考期间(19日至21日)福州天气以多云为主,白天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上,由于湿度较大,体感会更加闷热。

  问题二:为何偏爱“下班雨”

  不少市民发现,这几天福州的雨多为午后或是傍晚,更有网友戏称:这雨是不是定了闹钟,看准市民上下班了!

  对此气象专家解释,近期导致福州降水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西南气流较活跃,源源不断地向福建输送充足的水汽。福州处于切变南侧西南气流影响下,极易触发暖区强降水,而发生降水的时间刚好在午后或傍晚时段,这才导致不少人感觉近期福州逢上下班就会下雨。

  问题三:如何防范雷击

  16日,福州市气象台发布了雷雨大风黄色预警、雷电黄色预警。近日,辽宁一火车站广场发生雷击伤人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据了解,雷电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其中6月至8月为雷电高发期。

  那么,如何防范雷击呢?记者从应急管理部门及有关专家处了解到,防范雷电要记住“双30原则”,避开“雷区”,掌握“避雷动作”。

  第一个“30”是指30秒,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如果少于30秒,说明雷电在10公里以内,此时即便头顶没有打雷下雨,也建议尽快寻找避雷场所。

  第二个“30”是指30分钟,建议在最后一次听到雷声30分钟之后再出门。

  夏季雷电高发,操场、室外游泳池、堤坝、沙滩、海面等较开阔地带以及山顶、山脊等地势较高区域,易遭遇雷击,属于“雷区”,要谨慎前往。

  雷电来临时,如果公众刚好在空旷野地、林子里,要采取合理的“避雷动作”:要以防雷姿势蹲下,同时用睡垫、背包等绝缘装备垫在屁股下,双手绕膝,以此来阻挡地面的电流;如果两手空空,首先要蹲下去,踮起脚尖使得两只脚尽量少面积着地,同时左右脚跟要并在一起,形成回路,让电通过脚尖,从左脚到右脚这样流走,就不会经过心脏和大脑。此外,要低下头捂紧耳朵,保护听觉。(记者 林舒颖 郑瑞洋 通讯员 黄蓉 王晓佳 记者 包华)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