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从“一辆车”看“电动福建”加速度-新华网
"与金龙同向而行的,是福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从“一辆车”看“电动福建”加速度

2024-04-22 11:45:23 来源: 福建日报
字体:

  金龙汽车繁忙的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纯电动公交批量交付马耳他,百台卡车交付鄂尔多斯、百余台公路车交付广东……这段时间,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掀起交车热潮,最多时一天三场交车仪式。

  “金龙坚定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增强争优、争先、争效意识,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开门红’说明我们调整产品布局、加快转型升级的成效正不断显现。”金龙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军如是说。

  绿色引擎,动能焕新

  200辆金龙18米BRT,如今正行驶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街头,贡献了去年金龙海外整车出口一部分。

  即便是这个油气储量丰富的国家,近年来公交绿色低碳发展的诉求也日趋强烈。而新能源汽车,正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张新名片,被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占比超过60%。

  金龙在这段“弯道超车”的历史起点,便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从1997年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我国最早的混合动力客车开始,首批中国自主品牌出口新能源客车,首批参与“十城千辆”工程……金龙对绿色、环保的追求,从未停止。

  与金龙同向而行的,是福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早在2017年,福建就在全国率先启动“电动福建”建设,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推动“电动福建”建设的两次三年行动计划,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福建不仅基本建立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体系,而且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等关键产品技术居全国前列。福建还列入全国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先行先试地区。

  金龙长期深耕的客车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市场已高度内卷,并进入下行通道,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场,让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如何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以产品的多元化,换取边际成本最小化、市场空间最大化?

  “双碳”战略下,不少客车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卡车行业。金龙也于2019年进入重卡赛道,并基于多年整车研发生产经验,迅速推出多款新能源卡车产品,涵盖纯电、换电、氢燃料等技术路线,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场景需求。

  “我们依然聚焦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态创新方面发力。”刘志军强调,这一特定的细分市场就是干线物流新能源重卡赛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金龙的氢能重卡。

  隆冬时节的呼伦贝尔,银装素裹,泼水成冰。新年伊始,最低气温-39℃的极寒环境下,金龙研发团队便在位于这里的高寒试验中心,顺利完成纯电和氢燃料等全系新能源重卡整车所有试验项目,燃料电池重卡的安全性、动力性和经济性在高寒环境下依旧表现优异。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难题,看到了破解的曙光。

  今年,氢能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氢能源是真正清洁、绿色、零排放的能源,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标志性方向,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介绍,尽管目前依然成本高企,但金龙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氢能源。

  2010年起,金龙便对氢燃料电池客车进行追踪研究,还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制定了氢燃料电池客车的行业标准。公司参与的高性能氢燃料电池客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2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刘志军透露,目前金龙卡车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正在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

  智能网联,竞逐“下半场”

  “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智能网联汽车比作下半场,中国汽车行业上半场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决定胜负还在下半场。”曾有专家作出这样的判断。

  理由很充分:当前汽车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是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催生新型一体化的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的最好载体;从另一方面看,智能网联技术又会反向赋能电动化发展,二者融合共生、相互促进。

  这其中,自动驾驶是最热门的应用之一,它也被视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热点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没有司机、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刹车和油门踏板,自己走自己停,自动变道、转弯,在集美新城软件园三期,不时上下车的乘客,对圆头圆脑的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Ⅱ”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作为国内第一家做无人驾驶的客车企业,金龙从“0”到“1”的突破,却是艰难的。

  “在金龙‘阿波龙’问世前,国内没有L4级别的无人驾驶车辆,可以说,无原型车、无法规、无标准可以遵循借鉴。”金龙“阿波龙”负责人介绍,全新的形态,需要从外观到性能重构产品。

  研发过程要克服许多难题,比如,线控制动、制动效率、响应时间必须要满足自动驾驶车规级的可靠与精准,并且保证整体安全。

  在项目开发之初,制动的小开度精度较差,点刹问题较为明显,导致自动驾驶时乘客的舒适性不佳。制动工程师经过多次数据分析以及反复的台架测试得到丰富的试验数据,另辟蹊径,从油压和制动片的摩擦系数入手,最终破解难题。

  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摄像机等多路传感器协同工作,让车辆获得比驾驶员眼睛更丰富的路况信息;再通过车载电脑融合运算,结合高清地图和定位信息,进行实时定位分析,从而像驾驶员大脑一样,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最后,通过车辆的线控底盘,代替驾驶员的手和脚,完成车辆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指令。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之一,金龙紧跟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自动驾驶产品“1+N”系列的研发,以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领跑自动驾驶赛道,引领行业向前。

  金龙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同,去年9月,在“2023迪拜自动驾驶运输世界挑战赛”中,金龙自主研发的L4级6601G自动驾驶微循环公交客车参赛拔得头筹,为自动驾驶“走出去”商用落地树立样本和标杆,让中国技术与民族工业在世界上绽放光芒。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汽车行业的创新,更需长周期、大投入的持续积累。

  “科技研发需要不断试错,才能攻克难关。”刘志军表示,对于重大科技项目,金龙坚持集体决策,多听意见,做好研判分析。具体研发过程中,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了弯路也没有关系。

  构筑生态,不止于造车

  宽松的创新环境,助力近年来金龙先后突破了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三电”系统方面,近段时间,金龙承接的国家重点项目——高性能驱动角模块总成有了新突破,这个硬核技术将应用于商用卡车等新产品;燃料电池方面,金龙正在研发国内领先的20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高环境适应性燃料电池系统;车路协同方面,金龙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终端、路侧终端、边缘计算单元、AI语音交互、车辆编队等技术;大数据应用方面,实现云端大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安全风险预警突破,接下来将加快产业化步伐。

  截至2024年4月初,金龙累计授权知识产权1232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引领汽车工业从“制造”向“智造”、从“速度”向“质量”转变。

  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不仅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也包括了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汽车制造被视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近来,小米汽车的“横空出世”,收获了“泼天的流量”。作为科技大厂的小米,在过去1000余天里,发挥其对先进技术的领先认知、软硬件融合和生态系统上的势能,创新“生态造车”模式,强势闯进了汽车工业的百年赛道。

  无疑,这是对传统车辆制造企业的冲击,但也带来启发。

  一辆汽车由1万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它需要依靠社会化高度协同分工,讲究效率,讲究质量,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自己干。《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除促进整车企业加快发展外,对三年内新引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根据年配套规模,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

  几乎所有车企都在为技术的创新应用而打破传统的生态圈格局。除了强化自身在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电控、电驱桥、热管理、补能等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外,各车企都在积极寻求生态圈联合,“自主研发+跨界联合打造核心技术能力”正在成为新的发展动能。

  3月底,旨在弥补传统锂电池重卡在成本、续航、补能方面的“力不从心”,福建首个批量新能源重卡场景化应用项目在南平成功落地。

  此次交付旨在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从关键技术研究、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电动商用车全产业链发展。两款车型均采用充换电一体模式,可自由选择充电或换电补能,5分钟即可快速换电;且维护保养周期间隔长、费用低,大大节省运营成本。

  这段时间,刘志军接待的众多客人里,除了新老购车客户,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也占了很大比例。“行业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的心态要越来越开放,局面要打开。互换能量、融合共生才是发展之道。”他坦言,“未来我们还要联合我们的伙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一起来构筑生态,完成整个生态向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转型。”(记者 郑璜 通讯员 张凯)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