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清水畬族乡丰田村,一只白鹇在飞翔(2022 年12 月3 日摄) 梅永存摄/ 本刊
➤中国是世界上鸟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已发现1445种鸟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394种。在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贯穿中国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梅永存 彭张青
暮春之晨,当阳光映照在海拔900多米的文笔山山头,林鸟躁动,山林又灵动起来了。
文笔山位于我国南方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山下的水尾祭瀑布前,一只头顶黑红相间、身躯“银装素裹”的雄性白鹇信步跃上潭中石块,时而觅食,时而歇脚。
此时,一架架相机镜头“长炮筒”从瀑布旁的伪装网孔洞中伸出。瞄准、定格、拍摄,“突突突”一阵快门声过后,照片中白鹇那俏丽的身姿被“镶嵌”在飞流直下的“白练”之中。
这处瀑布宽约15米,落差高达50多米。阵风吹过,瀑布喷出的小水珠细如烟尘,弥漫于山林之中,为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平添一抹梦幻色彩。
“这里是非同凡响的观鸟拍摄点。”一位网名为“山羊”的美国观鸟爱好者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抓拍到的飞瀑“鹇”影。
瀑布的另一侧,脸庞瘦削的农家汉子熊启武,难掩欣喜之情。
今年60岁的熊启武,是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青水畬族乡丰田村人。他用8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这个生态观鸟点,现已成为国内独具魅力的观鸟“圣地”。
“丰田村山高路远,祖祖辈辈除了种田、种笋、外出打工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熊启武告诉记者,前几年,看到城里人扛着相机“长枪短炮”往深山老林里钻,探寻鸟类的活动踪迹,他大受启发。
“家乡水尾祭的飞流瀑布很美,如果能将长着长尾巴的白鹇引到瀑布下,供观鸟爱好者拍摄,一定大受欢迎。”熊启武说。
说干就干!每天风雨无阻地在瀑布前撒玉米引白鹇,经过2年的坚持,熊启武成功了。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白鹇来到瀑布下觅食,海内外观鸟爱好者闻“鹇”而至。通过提供观鸟拍摄位,熊启武开始有了收入。而后,为观鸟爱好者提供吃住行服务并出售“山货”,让他在家门口赚到了钱。
今年“五一”小长假,包括水尾祭瀑布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观鸟点迎来了火爆行情。观鸟爱好者纷至沓来,“鸟棚”爆满。
“我国观鸟旅游业厚积薄发,呈现‘井喷’之势!”以野生鸟类摄影为主的生态门户网站“鸟网”创始人段文科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不仅节假日,一批珍稀鸟类的拍摄点平时也得提前预订拍摄位。”福建资深观鸟爱好者王乃珠说。
中国是世界上鸟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已发现1445种鸟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394种。在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贯穿中国。
段文科介绍,目前我国已有上千家固定观鸟点,观鸟条件好的地方成立了观鸟协会或观鸟组织,鸟类爱好者达到1亿人以上。
梅永存摄/ 本刊
职业“鸟导”
4月下旬的一天,清晨的天空渐显出鱼肚白,草原上笼罩着一袭淡黄的薄纱。记者随同17名观鸟爱好者乘车前往大鸨拍摄点。
草原大鸨的晨光舞姿,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生态观鸟的一大亮点。作为陆地上会飞的体形最大的鸟类,大鸨现已列入易危、濒危及稀少物种名录,在我国存活近3000只。
当太阳渐渐露出红彤彤的脸庞,7只大鸨在晨光映衬下缓缓起舞,头上的羽毛闪着金光,煞是好看。记者不失时机地用相机抓拍到了大鸨发情时狂野的旋转画面,那遒劲的舞姿令人流连忘返。
拍摄的两个小时中,观鸟爱好者们前后5次邂逅到不同族群的大鸨。“鸟导”杨光告诉记者,当地栖息着百余只大鸨,周边的湖泊、湿地及广袤草场为大鸨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适宜大鸨家族安家落户、“生儿育女”。
杨光原本从事俄语翻译,由于热爱大自然田园生活,7年前转行当起了职业“鸟导”。
如今,中国大江南北已经涌现出成百上千名乡村职业“鸟导”。他们为各种水生和陆生鸟类投放食物,依托生态观鸟平台源源不断地吸引海内外观鸟爱好者前来观赏摄影,为他们提供车辆、农家饭菜、民宿、特色农产品等服务。
黄腹角雉 梅永存摄/ 本刊
珍稀鸟种的“明星”效应
福建观鸟爱好者蔡卫和最大的梦想,是“拍尽中国所有的鸟种”,将影像资料留给后人。退休后,他的观鸟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前后拍摄了近900个鸟种。
“珍稀鸟种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具有鸟类‘明星’效应。”蔡卫和说,中国珍稀鸟类品种多,这是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是蔡卫和频繁光顾的地方,他曾在一年间前来拍摄30多次。湿地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段,在此停歇的迁徙水鸟有152个鸟种,年均超5万只。
这其中,蔡卫和最为关注的是重返该湿地的3种珍稀鸟类: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
中华凤头燕鸥,头部羽毛酷似古代神话中的凤凰,曾在鸟类学家视野中消失了63年,现全球存活量不到100只,享有“神话之鸟”的美誉。19年前,这种鸟类重现闽江口湿地。2020年5月,记者曾在此地一次性观察到7只中华凤头燕鸥觅食嬉戏的场景,拍摄了不少珍贵照片。
拍摄珍稀鸟类,是观鸟爱好者的“心头好”。
江西婺源的黄喉噪鹛,云南盈江犀鸟谷的犀鸟、灰孔雀雉、黑鹇,河南罗山董寨的白冠长尾雉、白腹隼雕,广西龙州县弄岗村的长尾阔嘴鸟、印支绿鹊,四川康定提弄村的白马鸡、血雉,西藏雄色寺的藏马鸡、高原山鹑,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的乌林鸮、长尾林鸮、猛鸮、纵纹腹小鸮、鬼鸮和雕鸮等猛禽,江苏盐城滩涂湿地的丹顶鹤……目前,我国的1000多个特色观鸟旅游目的地,覆盖了200多个极具欣赏价值的野生珍稀鸟种。这些闻名全国的“明星鸟”,让观鸟爱好者趋之若鹜。
梅永存摄/ 本刊
小众需求风靡全国
近年来,我国观鸟旅游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力不断增强。业内人士分析,鸟类爱好者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交通网络便利快捷、鸟类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等因素,共同助推观鸟旅游由小众需求发展为风靡全国的新业态。
蔡卫和算了一笔账,喜欢摄影的鸟类爱好者通常会花重金购买照相机机身、摄影镜头、三脚架、电脑、摄影背包等专业摄影器材和周边用品,随着设备不断迭代升级,观鸟设备总投入往往超过人均10万元。此外,外出拍摄鸟类,吃住行的花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费。
我国现有鸟类爱好者1亿多人,随着家用汽车普及率日益提高,鸟类爱好者自驾观鸟旅游已形成常态。快捷便利的铁路、公路和空中交通,可使远道而来的观鸟爱好者在完成一个观鸟点的活动后,迅即赶往下一个观鸟点,出行成本大大降低,观鸟频率逐渐提升。
近年来,中国积极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濒危鸟类拯救保护行动,加大鸟类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保护,维护鸟类种群种源持续增长。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候鸟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纳入了法律保护范围。
各地也纷纷制定实施地方性法规。比如,福建省先后出台《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方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保护提升规划》等,多方位夯实湿地保护制度基础,以严格措施守护湿地、保护生态红线,保护鸟类家园。
呵护新业态健康发展
记者在多地观鸟点采访时观察到,观鸟旅游业强势崛起过程中,影响其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也不可忽视。
业内人士建议对观鸟旅游目的地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这一新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布局,合理有序开发。观鸟旅游地的开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中长期开发,恰当选择开发模式,加强观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和观鸟线路策划,处理好发展观鸟旅游与保护鸟类及鸟类栖息地之间的辩证关系。
强化法治观念,规范观鸟旅游。观鸟旅游应与大众旅游相区分,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层面制定观鸟行为规范和标准,建立观鸟旅游的监控和评估系统,打造强有力的观鸟旅游法治体系,确保观鸟旅游行为处于法治轨道之内。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培育观鸟旅游市场。当前,城市居民重返大自然的意愿愈发强烈,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广泛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引导旅游企业有序参与观鸟旅游生态产品开发,将观鸟活动引入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教育活动。
加强观鸟旅游人才培训,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观鸟旅游是新生事物,业内人士建议依托高校建立观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生态旅游、环保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吸纳大学毕业生及高素质鸟类爱好者担任兼职“鸟导”,培养筛选一批高素质人才进入管理层,探索观鸟导游资格认证制度。
加快国产观鸟设备研发生产。目前,国内观鸟爱好者使用的是清一色外国制造的相机、定焦镜头等设备。不菲的设备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观鸟市场规模的扩大。业内人士建议加强国产观鸟设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降低观鸟成本,推动我国观鸟旅游业持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