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春耕正当时 尽显“科技范”-新华网
永泰县白云乡北山村牛鼻峰休闲农场的菌菇温控大棚内,香菇1号、18号等品种长势喜人,逐渐进入采收阶段。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春耕正当时 尽显“科技范”

2025-02-24 10:48:27 来源: 福州日报
字体:

  位于连江县山边村的福州昌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掌握苗情变化。(受访者供图)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眼下,我市各地全力以赴抢抓农时,春耕生产一线生机勃发。相较以往,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大显身手,一幅“科技春耕图”在榕城大地铺展。

  昨日上午,位于闽侯县鸿尾乡的大宇农业基地满眼翠绿,基地负责人陈伟通过手机轻松地管理着瓜果蔬菜大棚。只需轻轻一点,棚内的喷灌设施依次出水,灵巧的喷头360度旋转,均匀地将水洒向各处。

  “装上智能化物联网系统后,不仅能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还可以控制水肥。”陈伟说,这些信息都能反映在LED屏幕和手机上,工人根据数据进行操作,“有了科技撑腰,今年丰收底气更足了。”

  良技配良种,增产又增效。

  走进马尾琅岐东部金砂片区的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各种叶菜竞相生长,展示着福州种业创新的丰硕成果。

  “眼前这一批是新筛选出的生菜优质品种,正按照不同的培育方式在大棚内进行试验种植。”基地工作人员陈敬和说,基地一期占地311.5亩,已与省农科院、市菜科所以及种子公司建立产学研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打造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搭建了种子企业“看禾推种”、种植户“看禾选种”的平台,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搭上科技的快车,食用菌种植也迎来新飞跃。永泰县白云乡北山村牛鼻峰休闲农场的菌菇温控大棚内,香菇1号、18号等品种长势喜人,逐渐进入采收阶段。

  农场负责人陈立风忙得不可开交,“最近我们组织工人抓紧采收,等到天气转暖后,采收量还会增加,达到每天500公斤”。

  据了解,牛鼻峰农场一年要消耗15万根菌棒,从去年8月开始选菌种、培养菌棒,经过数月的精心管护,农场逐步出菇。“进入采收阶段后,可持续采收到今年6月。”陈立风说,农场还尝试用“以草代木”的方法种植,不仅提高了香菇的营养价值,还使生产过程和周期更加可控,年采收量可达10万公斤,“希望上市后能卖个好价钱。”

  与此同时,农机均已集结待命。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早谋划、早行动,提前做好机具检修、维护和机手培训,积极发展水稻代耕、代种、代插、代防、代收、代烘等社会化服务,加快春耕生产进度。(记者 蓝瑜萍)

[责任编辑: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