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国能共享号”俯瞰图。(国家能源集团供图)
新春佳节,八闽大地沉浸在一片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中。2月1日,记者从福建莆田秀屿石城码头乘船向东,驶向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实地探寻风电场里的渔获情况。
“国能共享号”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的创新成果,位于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它由 “漂浮式风机+养殖网箱”组合而成,风电机组容量达4兆瓦,养殖网箱容积为10000立方米,采用开放式深海养殖模式,成功把“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绿色融合发展理念从纸面设想变成了现实。
踏上平台,紫黑色的养殖网箱清晰地映入眼帘。此刻,捕鱼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放网、围网等一系列工序紧密衔接、有条不紊。
南日风电场检修班班长陈斌说:“平台离岸30公里,水深35米,属于外海区域。这里水质优良,水流速度较快,空间开阔,为产出高品质水产品提供了绝佳条件。去年4月,我们在‘国能共享号’养殖网箱投放了首批1万尾大黄鱼鱼苗。这些鱼苗每日在网箱里快速游动,以海里天然的小鱼小虾为食,肉质更紧实鲜甜,品质近乎野生大黄鱼,深受市场欢迎。今年春节期间,这些高品质的大黄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冬季的福建正值盛风期,海风呼啸,白浪滚滚。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人员时刻留意天气变化,紧紧抓住每一个有效的碎片化窗口期,争分夺秒地开展捕鱼作业。
“起网啦……”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喊,满满一网大黄鱼被装入渔袋,鱼儿在袋子里蹦来蹦去,场面十分热闹。陈斌说,经过野化的大黄鱼头部呈钝尖形,背鳍舒展,尾柄修长,在灯光下能映射出闪闪金光。
傍晚时分,工作人员返回风电场,食堂里早已热闹非凡。陈斌抱着一个箱子,兴奋地大声说道:“风电场就如同我们的第二个家,大家看看我抱的是什么?是咱们自己养殖的大黄鱼,我给大家煮个鱼汤,祝大家年年有‘鱼’!”
夜晚,海岛上的南日风电场一片静谧,唯有繁星点点相伴。饭后,陈斌如同往常一样,开始检查输变电设备工况,记录运行数据。他说:“我们必须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确保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记者戴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