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黄荣富驾驶农机在田间耕作。新华网发(李静超 摄)
新华网福州1月20日电(刘默涵)“突突突……”冬日清晨,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上布村村民黄荣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大半个月来,黄荣富和村里合作社的小伙伴一起,开着施肥起垄一体机和覆膜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给田地起垄、施肥,再盖上一层透明薄膜。人与机械,在田间地头奏出一首乡村协奏曲。
黄荣富所在的建阳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也是福建重要的产烟区。每年,这里的农民都要赶在春节前,抢种烟苗。
一田双收,前季种烟,后季种稻,实现水旱轮作,这种模式被称作“烟稻轮作”。烟稻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种模式近年来在福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眼下,正是移栽烟叶的‘黄金期’。我们要赶在腊月二十四前,完成60亩烟田的种植。为什么要赶在这个节点?因为这个时候霜冻没有那么厉害,种下的烟苗不会被冻坏。”黄荣富解释道。
1月16日,黄荣富在田间移栽烟叶。新华网发(李静超 摄)
“60亩烟田,8—9个人联手打穴、移栽烟苗,大概只要3天就能忙完。后续再浇点定根水,让根系扎进土壤里,经过春天的滋养,到了五月份,烟叶就能有一个好收成。”黄荣富看着眼前的土地,两眼满是笑意。
1968年出生的黄荣富对种田很有想法。1984年,黄荣富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他看到生产队拖拉机比父亲的牛耕地效率高,就意识到,当农民不能蛮干,得要巧干。第二年,他说服父亲卖掉家里的三头猪,再凑了点钱,换来一部“铁牛”。
“铁牛”一天可以打田9—10亩,效率是耕牛的3—4倍。只用一年时间,黄荣富就赚回了本钱。
赚了钱,黄荣富就不断添置新农机新农具。近40年的时间里,他陆陆续续买了收割机和插秧机,拖拉机也越换越大,越换越好。2010年,黄荣富还在上布村成立了为民农机合作社。有了农机和社员们的助力,黄荣富有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底气,流转承包了村里的大片农田,到2024年年底,黄荣富可用的耕地面积达到186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靠着科学种田,黄荣富成了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带领合作社的成员一起奔小康。
黄荣富成立的为民农机合作社积极为社会提供农业生产服务,每一项服务都登记在册。新华网 刘默涵 摄
“今年种了60亩烟叶。其余的田,我就根据农时种上芋头、水稻等作物。一年下来,毛利能有大几十万,我挺知足的。”说到这,黄荣富有点腼腆地搓了搓手。
2020年,黄荣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现在的他,还是南平市人大代表。2023年,黄荣富在议案中提出增加“撂荒田整治资金补助项目”的建议,并被建阳区采纳,为当地农民争取到了每亩700元的补助。
农业给了黄荣富新的生活。现在,他也带着自己的儿子在新型职业农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这几年,我们的农机农具不断向智慧转型,安装了农用北斗终端。我们为大家提供的农机服务可以在线留痕,实现轨迹跟踪管理。我儿子还会操作无人机,农业生产效率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黄荣富说到这,骄傲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