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瓯市朱子公园正在多作业面同步施工中,目前已完成项目整体工程量的50%,预计于明年4月到5月对外开放。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朱子理学思想的教育基地,同时与周边的博物馆、演艺中心、光孝寺形成文化联动,为建瓯市民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服务。
这是建瓯市加快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的又一有力举措。
守护好建州的“根”和“魂”
在建瓯这座古城,文化是最为鲜明的旗帜。建瓯古称“建州”,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和1800多年的建县史,孕育了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建”文化,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建之名即取福州、建州首字。
2021年,建瓯立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确立“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主动融入“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系统整理挖掘、宣传推广、保护利用“建”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打造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区。而这第一件事,就是统筹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城乡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守护好建州的“根”和“魂”。
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建瓯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的生动范例。街区有121处50年以上的传统风貌建筑,总兵府、万寿宫、凤冈别墅等明清建筑鳞次栉比,马头墙、砖雕、木构等让人目不暇接,昔日建州风采仿佛重现眼前。
在古城修缮过程中,为准确还原历史风貌,建瓯市成立市风貌管控领导小组,严格实行项目设计图纸审核把关,对街区风貌、建筑风格、工程用料等进行审核,做到“成熟一个,落地一个”。为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建瓯市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对建筑开展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态型修复,织补历史文化街区肌理。
除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外,建瓯市以朱子遗存保护为重点,总投资48.5亿元,加快建设12个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和二程夫子祠、游御史祠、胡文定公祠等21个理学遗存项目。
今年4月,朱文公祠、五经博士府落成;10月,随着重建后的建安书院开户,秉承传统风貌、原址修缮、原貌复建的朱庙、朱府、朱学“三朱”建筑群重现建瓯。
建安书院建成后,各类学术研讨、文化交流活动随之应运而生。建瓯市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陆续举办了“朱子和朱子理学”专题讲座、“建安书院”社科讲座、“建州与朱子”会讲活动等,颂扬朱子道德,涵养百姓理义。“理学名城”的光芒穿越千年,又一次照耀在建瓯大地。
做好“建”文化活化利用文章
古城格局的重构,让建瓯市成为全省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和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县,也为建瓯做好“建”文化活化利用这篇文章、促进文旅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金秋十月,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里,“在福州·看见建州”——建瓯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宣传月活动启动,奏响了“福”文化与“建”文化相融并进的新乐章。
借助省会福州大平台,建瓯开展精准展示展销,以茶为媒、以食为桥、以竹为介,全方位展示千年建州古城格局、文化体系、生态资源,让大家由点及面看见建州千年大气的古城格局、千年积淀的“建”文化体系、千年延续的农耕文明和千年烟火的建州美食,让全省人民从“了解建州”到“读懂建州”。
今年春节、“五一”、中秋、国庆期间,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先后举办了“梦回建州·接龙纳福”国风文旅活动、“万象建州奇幻梦”沉浸式IP大秀及IP延展活动,街区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成为南平文化旅游的又一爆点。国庆前夕,街区以其极具建州特色的风貌格局,还成了首届“建州杯”微短剧大赛的重要取景地。
9月中旬,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的导师和学生们汇聚建瓯,围绕建瓯“一座城、一根竹、一片叶、一瓶酒、一张网”的“五个一”主题进行创作,通过《命里家乡》《幡》《一衣带水》等11件作品,精彩呈现了千年建州的古城、古街历史自然风貌,同时也生动记录了挑幡、北苑贡茶、建州味道等本土人文影像,为建瓯开辟“短剧+文旅”发展新赛道,传承弘扬“建”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在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加持下,建瓯这片充满古韵的土地,迎来了一波波旅游高峰,开启了文旅“逆袭”之路:目前已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20亿元,游建州古城、赏建州非遗、品建州美食渐成风尚。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千年建州古城格局、文化体系、生态资源得以全方位呈现。
从精雕细刻古城建设到弘扬“建”文化,再到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瓯正在建的不仅是“城”的实体和概念,更是独属于建瓯的文化自信。建瓯市委书记周靖说:“当前,我们正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瓯将持续高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奏响新时代‘福’文化与‘建’文化相融并进新乐章。”(叶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