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客家第一宗祠”遭水毁 福建将高标准修复-新华网
李氏大宗祠主座建筑依然保存良好。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客家第一宗祠”遭水毁 福建将高标准修复

2024-06-19 18:48:40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新华网福州6月19日电(刘默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在暴雨后部分坍塌,引发海内外关注。目前该项目灾后抢救与保护工作有何进展?

  6月19日,上杭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春连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李氏大宗祠是客家地区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亲和力的祖祠之一,是海内外李氏后裔联谊的桥梁,被称为“客家第一宗祠”。该宗祠受灾后,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单位迅速行动起来,文保专家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勘探、调研,商讨后续的修复重建工作。

  李氏大宗祠主座建筑依然保存良好。新华网发(上杭县文体旅游局供图)

  李氏大宗祠主座建筑依然保存良好。新华网发(上杭县文体旅游局供图)

  “我们进行了现场勘察,宗祠东西两侧的横屋是由青砖包土坯构成的,由于洪水的长久浸泡,夯土墙体出现了大面积坍塌,但是宗祠主体结构没有受到影响。宗祠的大门到中间主座部分的壁画、彩画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构件均保存良好。”陈春连说,为了保护这座宗祠,当地已经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一是进行现场封控,设置了围挡,以确保现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二是调拨了人员和资金进行清淤整理,对有价值的构件进行编码整理。三是组织文物专家现场勘查。四是编制下一步的抢险和维修方案。

  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李氏大宗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有其专业性和程序性,需要制定修缮方案并经专家评审后才能实施,“我们将确保修缮工作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和最佳效果完成。”

  据傅柒生介绍,文保部门此前曾对李氏大宗祠进行过整体维修,按原材料原工艺修旧如旧,重点对门楼和中轴主座建筑与地基进行加固,经受住了此次水灾的考验,“这一部分也是最具典型文物价值的部分”。

  值得庆幸的是,2021年,福建省文物局试点“文物保险+服务”项目,探索政府、商业保险、第三方专业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模式,李氏大宗祠正是其中试点之一。遭受水灾后,保险公司与技术人员及时监测到了灾情,并于灾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文物保险+服务’的探索实践被证明是有益的,在此次灾后修复中也将发挥应有作用。”傅柒生表示,未来将在全省范围进一步推广“文物保险+服务”项目,以更好地应对灾险情况,提高研判和预警能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气象资料显示,6月17日凌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遭遇持续性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受暴雨影响,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所幸,这座建筑的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

  李氏大宗祠是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集资两万银两,历时三年建成的李火德宗祠。整个宗祠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共有3栋大厅、26间小厅、104间客房,规模宏大,整个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体,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

  工作人员在现场勘查。新华网发(上杭县文体旅游局供图)

  省市文物专家和当地工作人员讨论李氏大宗祠修缮方案。新华网发(上杭县文体旅游局供图)

 

[责任编辑:连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