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程承旗:打造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 为低空经济发展“立交规”-新华网
程承旗在多场论坛中提出,发展低空经济,要在空中“修路”,建立统一的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系统。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程承旗:打造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 为低空经济发展“立交规”

2024-05-26 10:52:03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国家空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中心主任、教授程承旗在论坛上作报告。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新华网福州5月26日电(蒋巧玲)随着人类低空飞行活动频次和密度的增加,空域交通如何保持有序畅通,是当前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议题。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国家空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中心主任、教授程承旗在多场论坛中提出,发展低空经济,要在空中“修路”,建立统一的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系统。

  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

  低空经济的高度范围被普遍定义为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根据实际需要可扩展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它是以垂直起降型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它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政策逐步放开,低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种产业链型经济,低空经济包含了低空基础设施产业链、低空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低空运营服务产业链三大产业链,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程承旗说。

  据了解,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中国民航局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数量已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在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基础上,无人机应急救援、通信中继、气象探测等应用场景不断被开发,无人机物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关键理论技术已突破

  亟待构建空中“红绿灯”系统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消费,未来会跟地面交通一样,成为老百姓普遍参与的一件事。”程承旗认为,低空领域将变得“车水马龙”,多种及多架飞行器同时有序飞行的需求,对现有技术体系和运营架构提出了挑战。

  据了解,目前,珠海、深圳等国内城市在社区无人机配送方面走在前列,但尚且属于“隔离飞行”,一个企业一条“路”,无法实现众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内运营和飞行。

  “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建设低空智联网以及统一的低空高精度立体交通图。通俗地说,就是要在空中‘修路’,构建统一的空中‘红绿灯’系统。”

  程承旗提供的方案并不是“空中楼阁”——1997年至今,程承旗和团队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下,完成了一套面向地球全域空间的GeoSOT地球立体网格与编码理论体系。该体系可将地球表面及其上空、下方的空间划分为一系列大小、形状和属性统一的网格单元,这些网格单元能被唯一标识和快速访问,为空中“红绿灯”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目前,这套框架体系已经被国家北斗、国家测绘、国家邮政发布为国家标准。

  “有了国家标准,接下来还要探索‘路’的标准、工程的标准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完善。” 程承旗说,基于上述关键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他和团队正在推动全国建立低空高精度立体交通图技术标准。目前,通过产学研对接转化,相关的试点应用项目已经在浙江、安徽、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相关技术的应用转化企业也在和福州市有关部门开展洽谈对接。

  对于下一步如何具体推动,程承旗也提出了建议:创建低空综合服务示范区(融合飞行示范区),实现技术引领;创建技术中试基地,形成产业汇聚;结合城市大脑建设,打造统一标准的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系统,开创低空经济新时代。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