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飘香八闽:福建百香果的故事-新华网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飘香八闽:福建百香果的故事

2024-05-20 19:05:39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新华社福州5月20日电(记者秦宏、王奕涵)初夏的百香果苗,爬上了田里的藤架。虽然刚露出花苞,但甜蜜的味道似乎早已甜到果农心里。去年,闽西武平县果农罗琪亮的60余亩百香果,亩均利润约1.5万元。望着长势正好的果园,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我今年已经种植第八年了,见证了本地百香果从试种植到闯出名气。”

  一位农民展示采收的百香果(资料图片)。新华社发(史开心 摄)

  武平县地处闽西山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过往,当地农民多向经济作物及养殖业要收益,罗琪亮的家乡象洞镇就曾是生猪养殖大镇。但由于散养规模小、环保设施投入能力不足,周边河流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2014年前后,政府引导不少养殖户逐步退出。

  为保障退出生猪养殖后的群众收益,武平县组织考察寻觅新商机,过程中发现了当时在市场上热销的黄金百香果的产地条件与本地较为相似。“于是县里就组织带领群众到广西、海南等地参观学习,并引进开始试种植。”武平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负责人林文明说。

  武平县象洞镇等种植区属于高海拔盆地,平均海拔400多米,年平均温度在17至20摄氏度之间,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当地引进试种植的结果出乎意料,生产出来的黄金百香果,外形、口感和个头上相较市场产品都更胜一筹,深受市场欢迎。

  由于品质好、市场认可度高,武平县的百香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当地百香果种植面积达到2.88万亩,产量3.5万吨。当地还建起标准化育苗基地8个、后处理中心30余个,形成了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

  王秀珍是当地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百香果产业发展为她提供发展事业契机。2018年她创办了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当地首家百香果标准化育苗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广高产、优质百香果种苗及标准化种植管理模式,并不断延伸产业链。

  人们在福建邵武市卫闽镇举办的农民丰收节上选购百香果(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去年,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公司的武平百香果创下单日电商订单突破20万单的记录。”王秀珍说,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长三角,及福州、厦门等城市。

  近年来,优达公司在销售鲜果的同时还投资建设了百香果深加工项目,引进生产线推出百香果干、百香果酸奶饮品等系列产品。“百香果还可应用于生物饲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这项‘甜蜜’事业的潜力很大。”王秀珍说。

  记者了解到,从引导农民转产到谋划产业科学发展,武平百香果产业的发展和品牌打造,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有效服务。政府在初始阶段给予基础设施投入补贴,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优惠贷款支持;种植成规模以后及时引进加工企业,发展农旅融合扩大知名度,以及加大对优质种苗、先进栽培技术的研究投入等。

  “县里高度重视对‘武平百香果’品牌的维护,积极推动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将符合条件的百香果生产经营主体列入福建省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加强生产过程全程监控管理。”林文明说,品质是百香果产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武平已连续4年举办百香果“果王”大赛,并设计“武平百香果”表情包、IP形象,融入武平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成为乡村旅游的形象代言。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