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姑田大龙再现雄姿、赏芷溪花灯流光溢彩、品璧洲灯笼姿态万千、观火雨铁花万点星辰……冠豸山前,烟火味十足的夜晚,让八方游客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今年“五一”期间,连城县以“非遗奇妙夜”为主题,演绎一场场民俗盛宴,吸引市民游客一次性打卡连城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5月2日至3日,在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之一的冠豸山下,以非遗项目巡游为核心活动的“非遗奇妙夜”,吸引了4万多人次观赏、体验,折射出城市的活力与热情,让连城文旅“出圈”更“出彩”。
“客家祖地”连城县非遗家底丰厚,其中四堡雕版印刷技艺、客家十番音乐、提线木偶、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等8项民俗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城拳、连史纸制作技艺等9项民俗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连城县围绕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原则,活态非遗文化,将“非遗+巡演”“非遗+旅游”“非遗+节日”紧密结合,推动文旅经济融合高质量发展。
非遗将八方游客引到一方村落
“五一”期间,在中国雕版古镇连城县四堡镇的中国传统村落雾阁村,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穿古街、赏雕版古建筑,在雕版印刷主题展馆内,在国家级非遗四堡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马力的指导下,体验刻制雕版、印刷书画、裁切装裱仿古书籍,品味连城非遗文化的精髓。
连城县是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有中国传统村落1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省级传统村落18个。近年来,连城积极做好传统古村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将八方游客吸引到一方村落,全力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全国样板”。
因为非遗,传统古村“活”了起来。在古镇四堡,国家级非遗项目雕版印刷、锡器制作吸引各地研学团队参观体验;在培田古村,传统古建筑一步一景,加上游龙灯、品客家美食等非遗文化体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深厚历史底蕴;在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十番音乐清脆悦耳、青狮舞动昂首腾跃、连城拳表演威风凛凛,好戏连台;在姑田镇大龙展览馆中,“天下第一龙”的风采,震撼人心……
以非遗民俗为依托,连城县将“非遗+民俗+节庆+文化”有机融合,展现文旅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在传承优秀民俗文化、营造氛围的同时,将文化与旅游、经济交融共兴,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促进传统古村振兴发展。
旅游让非遗走向五湖四海
冠豸山脚下,有一条通往冠豸山和石门湖景区的必经之路——观景路。观景路旁,竖立着颇具浓郁地方特色的精美雕塑,其中就有连城非遗项目的造型,如“游大龙”“走古事”等汉白玉浮雕。“一进景区就能看见连城非遗的元素,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让人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旅程。”来自上海的游客苏女士说道。
每逢节假日,连城县都会组织非遗项目到冠豸山、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培田古村落等景区开展展演活动。此外,非遗文创产品也“走进”景区:袖珍版的木制连城钩镰枪、手工芷溪花灯、游客自己体验制作的四堡锡器……可看、可感、可买,非遗从连城被带到了五湖四海。
同时,由政府牵头发展非遗业态合作,采取多种合作模式,采摘体验、研学旅游、非遗手工、民俗节庆……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对餐饮、商铺进行规划和管理,极大丰富了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也带动了非遗文创产品的生产销售。
为了保护、传承、挖掘非遗文化,连城县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指导方针,每年开展几十场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建设“连城非遗十三坊”体验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积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非遗文化宣传、展示、体验等活动,营造保护非遗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记者 张杰 戴敏 通讯员 黄水林 谢苇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