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了不起的小镇|盐碱地上的“中国银饰之乡”-新华网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了不起的小镇|盐碱地上的“中国银饰之乡”

2024-05-02 18:36:09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新华社福州5月2日电(记者周义)地处盐碱地带的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上塘村,家家打银饰,人人学手艺。这片作物难长的盐碱地不产银,为何成为“中国银饰之乡”?

  走进东峤镇上塘珠宝城,银饰店铺林立。远观银花似雪,走进细看,浮刻有爱心、蝴蝶等图案的发簪、戒指、手镯琳琅满目,做工精妙。采购商拎着大包小包在这里进货,电商架起补光灯面对手机直播吆喝,一时间,热闹非凡。

 顾客在上塘珠宝城挑选银饰。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珠宝城内拥有银饰加工贸易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上塘珠宝城管委会副主任林文銮说,按照当地人的话讲,这里日均交易量“五吨白银进,五吨白银出”。

  如今如此热闹,20多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这一片还是泥巴路,我们三兄弟去广东进货,然后在这里摆摊卖银饰,我大哥坐着大巴到处去跑街推销。”福建省雪峰珠宝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雪旗告诉记者。

  由于贫瘠的土地只能种地瓜,上塘村也被称为盐碱地上的“地瓜村”。20世纪90年代,穷则思变的上塘人从福州长乐等地购进首饰模具进行推销,随后转向金银玉器饰品加工和销售,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经验,在上塘初步形成珠宝一条街。

  2006年,东峤镇决定开发上塘废转盐田为首饰珠宝城,引导摊贩、家庭作坊入驻,实现从个体户向产业集群转变。到2008年,先后有200多家首饰、珠宝加工户和批发商入城兴业。从此,盐碱地上的上塘一跃成为“宝地”,还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银饰之乡”的称号。

  如今漫步上塘珠宝城,新街与旧市连成一片。新街里的生产车间,一块块银块通过机械挤压之后变成一条条银线,银线再由粗变细,成为一条条精致的银链,被销往全国各地;旧市不乏保留传统手工艺的打银匠们,精雕细刻的工艺美学在他们的指尖生花。

 这是在上塘珠宝城一家银饰生产加工企业拍摄的银饰生产加工设备。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返乡创业青年黄飞达是一位珠宝设计师,10年前,他和团队搬进上塘珠宝城,开始了银饰的设计和研发。“银饰是时尚饰品,要不停地更新款式,否则就会被淘汰。”黄飞达说,要创新也要传承,传统手工艺能赋予饰品灵魂。

  举办各种工艺大赛、开创“名师带徒”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东峤镇成为创新人才孵化的新高地。留得住传承,跟得上时代,东峤镇还把直播经济和电商带货变成银饰产业新的增长点。如今,东峤镇银饰上中下游产业协调发展,202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亿元,限额以上商贸交易额超34亿元。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