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横龙村的“台屿农家书屋”,感受到这里书香四溢。
82岁的书屋管理者陈松年热情相迎,并领记者从一楼爬到二楼,对每间图书室都做了介绍。
记者问:“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为啥你们这么早就开门迎客?”陈松年笑着说:“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坚持每周二、四、六开门,义务为读者服务,是我们18年前许下的承诺!”
2006年,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台屿村,退休老人陈松年看到宗祠里有几百本书籍无人管理,感到十分痛惜。他便动员了几位热心公益的老人,一起创办了“台屿农家书屋”,为村民和孩子们义务办理借阅图书。
2015年台屿村拆迁,农家书屋也历经数次搬迁,2018年终于在建新镇横龙村重建的一处古厝安家落户。“尽管书屋没有电脑、投影机等设备,没有豪华优雅的阅读环境,但有的是我们对书屋的深厚感情和许多的书香故事。”陈松年老人边整理图书边说。
2月20日,在外地读书的王楚文(右一)和在外地工作的杨淑雯(右二)来“台屿农家书屋”看望书屋管理者陈松年(中)、陈明泉(左二)和陈钟藩(左一)。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记者在书屋见到了从湖南来福州看望老人的杨淑雯,她说:“我在福州读小学、初中时,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来书屋学习,现在虽然回到湖南工作,但我每年都会来这里看望爷爷们,我很感激他们对我的教导。”
记者同时遇到了回福州探亲、目前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硕士研究生王楚文,她说:“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总会在书屋开放日钻进书海。爷爷们总是鼓励我、表扬我,培养了我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月20日,书屋管理者陈松年(右一)与陈明泉、陈钟藩在整理旧借书卡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谈到从农家书屋里走出的孩子们从各地传回的学业和事业捷报时,老人们非常激动。陈松年说:“如今,这些孩子中有的回到家乡工作,有的还在学校学习。”
18年来,农家书屋从台屿村的14平方米发展到今天横龙村的两层小楼,藏书量从最初的600多册增加到现在的4万余册。书屋的管理者还经常开展读书分享会、举办《读书习作园地》墙报、主题阅读活动、道德讲堂讲座以及定期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结对帮扶等。农家书屋不但成为村民的“文化粮仓”,更成为孩子们的“第二学习园地”。
2月1日,村民与孩子们在书屋阅览图书。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虽然办书屋很累,但能让孩子们多读书、爱读书,知晓做人的道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那是很值得的事,也是我们坚持办下去的动力。”陈松年说。(记者林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