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7月27日电(蒋巧玲)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主题边会26日在福州举办。专家学者分享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的举措与经验,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通过视频形式参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嘉麒分别致辞。
李春良说,目前中国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总数均位居世界第一。这些分布在中华大地的自然遗产,保护了我国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指出,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的协同管理、融合发展,是全球共有的趋势,多年来,中国在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在与各方分享的同时,探讨更多举措和办法。
“必须把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地协同保护放在第一位,守护好人类生存的底线,这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秦昌威说,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的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中,已有17处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这其中,管理体系问题是出现比例最高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理念、人员、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建立起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的机制。
刘嘉麒则提到,2019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改革以部门设置、以资源分类、以行政区划分设的旧体制,整合优化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构建新型分类体系,实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实现依法有效保护。这一举措,为全球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本次边会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福建省林业局、湖南省林业局、重庆市林业局、福州市林业局协办,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协调委员会、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和天合公益基金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