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浦城县:做好“土特产”文章-新华网
全县获批绿色食品61个,浦城获评“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浦城县:做好“土特产”文章

2025-07-07 16:49:54 来源: 闽北日报
字体:

  近年来,浦城县聚焦“土”“特”“产”三个核心要素,深挖潜力、精准发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土”上深耕细作——深挖资源禀赋,深耕一方水土,深化成果转化,立足全省耕地面积最多、土壤肥沃的优势,将粮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黄毕洋酸菜、双同酸枣糕等乡愁产业,并聚焦“土”中生“新”,推广“稻-再-油”轮作等模式,选育“浦乡优1号”等优质新品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21万亩,再生稻面积突破10万亩,粮食生产综合考评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

  在“特”上做足文章——以生态凸显“特”,以文化赋能“特”,以品牌推广“特”,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建立“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低碳”模式,通过讲好“土特产”故事,统筹推进品牌、商标、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建设,进一步提升“土特产”传播力、影响力。“浦城大米”产业集聚区品牌价值达421.2亿元,“浦城薏米”等9个“土特产”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证明商标。全县获批绿色食品61个,浦城获评“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

  在“产”上延链强链——推动产业组织化、集聚化、融合化,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并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新建万安食品、现代粮食、荣华山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园,推动粮油、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加工业向园区集中,规划建设农文旅融合示范区项目,推广乡村休闲、农耕体验、观光工厂等沉浸式农文旅融合产品。全县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953个、家庭农场1787个及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62家;浦城大米、酸菜等“一优两特三宝”农特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超70亿元。

  此外,浦城依托乡村振兴公司、双领办、共富工坊等联农带农机制,将农民深度嵌入“土特产”产业链,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农民。2021年以来,全县高标准农田亩均流转价格提升200元,新增4630个“家门口”就业岗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比年均缩小0.04。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