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乡村振兴在行动|从“一企富”到“一起富” 福建光泽的乡村振兴新实践-新华网
十里铺村的蜕变,是圣农集团以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乡村振兴在行动|从“一企富”到“一起富” 福建光泽的乡村振兴新实践

2025-02-19 08:18:35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1月24日,十里铺村村民第一次领到了现金分红。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我们家有12人,一次性就领了2.4万元。”说起年前村里发的分红,福建光泽鸾凤乡十里铺村70岁村民梅泉水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的这笔分红,来自村办企业日月兴物流有限公司。蛇年春节前,十里铺村全村683名村民每人分到了2000元,共计136.6万元。

  这是村民们第一次收到村里的“年终奖”,却不是第一次享受到乡村发展的红利。十里铺村的变化源于2018年,彼时圣农集团创始人、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提供500万元启动资金,协助村里创办日月兴物流有限公司,承运圣农饲料用油。此后,十里铺村每年村财收入都超过80万元,从村财困难村蜕变成全县艳羡的“明星村”“富裕村”。

  十里铺村的蜕变,是圣农集团以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亚洲最大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近年来圣农集团先后在福建光泽、浦城、政和等地创办18家乡村振兴工厂,帮扶村集体经济“跟着圣农办工厂、服务圣农保生产、跳出圣农再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村财增收、村民致富、税收增量和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多赢”模式。

民企赋能 村里有了产业

  农历正月十六,年味还未散去,光泽县止马镇新振肉制品厂已经开工多日。走进参观通道,只见工人正有序忙碌着,用竹签把一块块鸡肉串成串,待包装处理成成品后运往订货方。

  位于止马镇杉关村的新振发展有限公司,由傅光明提供1150万元启动资金,全镇10个村通过土地资源、闲置资产入股建成,主要为圣农生产鸡肉串、牛肉串、羊肉串。

  位于止马镇杉关村的新振发展有限公司是光泽县第一家规上乡镇企业,全镇10个村每年从公司获得分红。新华网 刘丰 摄

  圣农集团不仅把乡村工厂“扶上马”,还能出力“送一程”,为新振公司提供技术、原料、产品包销、生产协助,确保项目原料不愁、技术不愁、销路不愁,形成“产、销”良性循环和高度集成。不仅如此,圣农集团还派驻两人驻点村企,一个负责品控,一个负责调度,保证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仅仅两年,新振发展有限公司便成为光泽县第一家规上乡镇企业,如今,已先后落地3个食品加工厂,在承接圣农集团肉串代加工业务同时,开始自主研发新产品,少量承接外部订单。“2024年前11个月,公司产值达到3200万元,贡献财税181万元,为员工发放工资880万元。”新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冯维敏说。

  这几年,像这样背靠圣农集团的白羽肉鸡产业链上下游乡村振兴工厂,在光泽县已“全面开花”:在鸾凤乡新建鸡肠加工厂,由中坊村承包加工;协助十里铺村创办日月兴物流有限公司,把原来由社会车辆承包的豆油运输改由十里铺村承运;圣农下游企业儒堂食品有限公司和崇仁乡9个村联合成立崇振食品有限公司,代加工鸡尾串……

  乡村振兴工厂里,工人正在加工鸡肉。新华网发(陈志鸿 摄)

  村集体当股东 村财增收入

  虽然背靠着圣农集团这棵“大树”,但在傅光明看来,这些乡村企业要发展,单靠圣农集团扶持是不够的,还是要靠市场“造血”。

  十里铺村村办物流企业承运了圣农集团的豆油运输。新华网发(圣农集团供图)

  十里铺村就是光泽最早一批靠市场“造血”的村。如今的十里铺村,一幢幢新房矗立在青山绿水间,宽阔的道路穿村而过,超市、食品店、餐馆生意红火……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光泽县有名的村财困难村。

  “2018年我接手的时候,村财收入1万多元,还有100多万元欠款。”2018年,常年在外经商的付存军从上海返乡,当年被选为十里铺村村委会主任。怎样改变?在他的带动下,十里铺村向傅光明借款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村集体企业——日月兴物流有限公司,从圣农集团争取运输订单,承运豆油运输。

  “在保证圣农集团运输量的同时,我们还会在外面跑一些业务,价格在市场上也有竞争力,不到两年就还清了500万元借款,企业每年纳税100多万元,收入最多的一年达到240万元。”2021年,付存军当选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介绍,十里铺村计划今年上半年建成鸡肉串加工厂,争取两年内村财收入达到1000万元。

  村财增收后,村民们实实在在共享到乡村发展红利。付存军介绍,如今村里每年出资25万元为村民购买商业保险,实现大病有保障,自费部分村里全额报销;为所有村民子女发放学业金,覆盖学前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本科、研究生;每年为60岁以上高龄村民发放养老金,村里的长者食堂工作日为老年人提供午餐,这些福利每年花费100万元左右;今年春节前夕,村里还召开了“共同富裕年终分红大会”,全村683名村民每人分到了2000元,共计136.6万元。

  “家门口”就业 村民享福祉

  村里产业振兴的福利不止于此。“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为村民的幸福感“加码”。

  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新华网发(圣农集团供图)

  止马镇新振肉制品厂投产后,除了本地村民和邻近的江西省黎川县厚村乡村民来上班,还吸引了30多名长期在福州、温州等地打工的村民返乡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带娃、照顾老人、务农“四不误”。

  “我们的员工90%是本地人,主要是50岁左右的妇女。”冯维敏说,“这些岗位劳动强度不大,且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因此在家的妇女也愿意来这里上班。她们一个月工资多的有6000元,少的也有4000元左右。”

  “出去打工还不如在圣农做事情,所以我们村出去的人很少。如果两夫妻都在圣农,肯做的话,我们估算一年一个家庭能多8万元收入。”付存军说道。

  寨里镇的福建省富新食品有限公司2024年3月投产,目前产量已经突破650吨,每个月产值近55万元,吸纳了周边110名村民就近务工。

  “从我们这几年总结的经验看,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带动,所以我们的‘民企带村’不直接帮扶一家一户,而是组团式带动乡镇办厂。”傅光明说。据介绍,2024年,光泽全县已兴建投产的乡村振兴工厂预计可实现产值超2亿元,发放工资3000余万元,带动86个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均超20万元,其中50%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可超30万元。圣农集团也进一步拓展了产品深加工空间、促进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白羽肉鸡年产能扩大至8亿羽,预计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可突破900亿元。

  “我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围绕‘一只鸡’的产业集群,将这种帮扶模式全面推开。”傅光明说。(程立葳 刘丰 陈志鸿)

[责任编辑: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