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德市民政系统实施“1234”工作法,助力各项民政事业质效齐升。
倾力打造“1”个品牌
宁德市民政系统牵头制定《宁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积极打造“山水宁德·颐养福地”养老服务品牌,近五年来预计完成投资额16亿元,共911个养老补短板项目;民政部门深化数字赋能,推进“点菜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联合5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若干措施》,实施“以医助养”“养中设医”,全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开展宁德市互助孝老食堂星级评定工作,坚持“一堂一策、动态调整”原则,优化提升相关机制。古田县相关经验做法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全省养老服务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农村养老政策研究获民政部三等奖。
织密筑牢“2”大体系
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宁德市全力推进高效救助、精准救助、温暖救助。低保标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5%确定,足额发放救助资金,截至11月底,全市社会救助对象99581人。近五年来,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1.08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72亿元;通过与医保、残联、住建、工会等部门数据共享,构建“大救助”体系。近五年来,共比对摸排数据40.62万条,及时将2.2万人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发“助扶宁”社会救助自我甄别小程序,已有5378名群众运用小程序进行“掌上”甄别。
宁德市深化特殊群众关心关爱体系,聚焦“幼有善育”“残有善助”“困有善行”,将全市261名孤儿和187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推进“福蕾行动计划”,近五年来,筹集投入资金1705万元,覆盖近1.15万名留守、困境儿童;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和提标工作,近五年来,共发放补贴539.25万人次,发放金额5.45亿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工作持续扩围增效,大力推动“主动巡查+联合救助”有效衔接和“市级机构+县级职能”有机互补。
抓成办好“3”大行动
宁德市民政系统大力实施专项事务便民行动。有序推进婚俗改革,多渠道宣传“跨省通办”政策,打造简约适度的婚俗改革样板,获评全省推进“山盟海誓”品牌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先进单位;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益性安葬设施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全市9处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
此外,宁德市实施社会组织培优行动和慈善事业促进行动。打好年报、双随机抽查、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红黑名单管理等监管“组合拳”,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简化注销登记程序试点,出清8家;牵头建立福建省首个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高效整合22家部门优势资源,打造覆盖扶危济困、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等领域的慈善体系。近五年来,全市实施公益慈善项目(活动)2303个,慈善帮扶资金数额21192万元;受益群众数量82.51万人次。
持续聚焦“4”大重点
宁德市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新开展社区老区村“一方水土两方人,社区农村一家人”省级试点工作,推动20个社区与20个老区村结对共建。共建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各项活动120多场,惠及群众5700余人;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推进老区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帮扶群众近1.2万人次。
该市认真落实支持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的七条措施和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任务清单。近五年来,下拨革命老区专项资金和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525万元,修缮文化遗存57处,扶建项目340个。持续推进“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投入资金4359.3万元,落地帮扶项目220余个。
此外,宁德市大力推进区划地名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构建适应当地乡村发展的地名管理服务体系,开展乡村地名信息采集行动。持续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创新开展行政区域界线督导并引入无人机巡检界线。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大力推进全程网办事项,办理全程网办件163件,占比约98%。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即办。(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