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及东西塔(无人机全景照片,11月7日摄)。开元寺位于泉州西街东段,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东西塔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开元寺内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海洋经贸传统悠久,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福建不断加强对海上丝路文化、文物的传承与保护,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商贸交流与文化旅游日益热络,古老的海上丝路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记者带你飞阅泉州古城、月港古镇、埭美古村,感受闽南海上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开元寺及东西塔(无人机照片,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开元寺及东西塔(无人机照片,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洛阳桥(无人机照片,11月19日摄)。洛阳桥位于泉州市区东北部的洛阳江上,原名“万安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代表当时中国先进的造桥技术。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洛阳桥(无人机照片,1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洛阳桥(无人机全景照片,1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朝天门(无人机照片,11月7日摄)。朝天门为泉州古代七城门之一,城楼为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气势宏伟,周围建筑古色古香。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朝天门(无人机照片,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泉州西街(无人机照片,11月7日摄)。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保存也最为完整,将泉州众多文物胜迹和古街民居贯穿起来。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月港一带景观(11月20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港口,由漳州月港始发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商达到近5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东南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月港一带景观(11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月港码头临江的豆巷村一角(11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如今的豆巷村屋宇接连不断,砖墙紧密呼应,明代的建筑风格依稀可辨。在豆巷村旁不足一公里的江岸上,溪尾、阿哥伯、店仔尾、容川、中股、路头尾、饷馆7座古码头沿九龙江依次排开。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月港码头临江的豆巷村老街(11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埭美村(无人机照片)。埭美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九龙江南溪下游,全村四面环水、村内古厝成群,是闽系红砖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明末清初埭美村村民通过发达的内河将大米、草席等农副产品运送到九龙江南溪码头,再通过大船运送到厦门、台湾乃至南洋等地,形成以月港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近年来,当地政府持续加大对埭美村古建筑群的修缮与保护,发展乡村旅游,让这座闽南古村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埭美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埭美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埭美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