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我们是乡综合应急救援队的,夏季炎热,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不要躺在床上、沙发上抽烟”“外出的时候,要关闭家中的电扇、空调等电器”“烧饭的时候人不要离开,液化气灶用完,要及时关闭总阀门”……5月31日,岚谷乡综合性应急救援队队员进村入户开展防火宣传。
“以前是村干部提两句,现在有专业的队员上门讲课。”岚谷乡横墩村村民钟美丽发现,去年入冬后,经常有身着制服的队员到村里宣传防灭火知识。
队员“来得勤”,得益于武夷山市岚谷乡打通了基层应急救援的“最后一公里”。
队伍建设 打造应急救援“尖兵”
岚谷乡位于武夷山市北部,闽江流域源头,共有15个行政村,165个自然村,距离市区较远,且木房多,山林广,各村分散,一旦发生火灾,易延误有效的抢救时间,造成惨重损失。
“以前应急救援力量多由镇村两级干部、民兵‘客串’。”岚谷乡综合性应急救援队队长吴忠宾说,一旦出现较大火情,从市区调派消防力量,经常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2022年1月14日,岚谷乡整合已有消防工作站队员、护林员、民兵应急排、河道专管员、蓝天救援岚谷中队成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队伍成立后,这一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应急救援队下设4个片区中队、1个机动中队(乡消防专兼职队)、1个后勤保障组,各中队内部独立垂直指挥。各行政村按区域大小成立8-10人的应急救援分队,各自然村配备1名安全员。同时,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工作微信群,打造片区有中队、行政村有分队、自然村有安全员的“一点报警、多点感知、合力处置”的扁平化快速救援体系。如遇突发情况,能按照“以点带面串线”发挥就近各方救援力量。
“目前,应急救援队共有80名队员,与其他民间救援队不同的是,我们配备了品类齐全的灭火器材装备、个人基础防护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岚谷乡党委书记黄安介绍,救援效率比从市区调集队伍快了一倍。这也是武夷山首支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
机动高效 织密基层“安全网”
一次次出警,防住一个个灾害……岚谷乡应急救援队就近迎战水火,就近防灾减灾。
今年1月,武夷山市岚谷乡山坳村一民房发生火灾,乡综合性应急救援队接警后迅速响应,调集村微型消防站10名队员组织村民开展先期处置,转移安置人员,乡指挥中心集结1辆消防车、7台水泵、32名应急救援队员赶往现场展开扑救,一小时内成功灭火。
“如果我们没有建立起联动机制,是来不及处置这场火情的。”吴忠宾回忆起当天救援的情景感叹,作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必须保持枕戈待旦的应急状态。早到一分钟,就能更早地控制火情。距离远与近,地形陌生与熟悉,对于山区火灾救援意义大不相同。
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是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密的群体,能实现“圈内”组织群众第一时间安全疏散、自救互救、转移安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如今,我们在统筹协调、应急处突等方面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这一年,救援队参与各类当地应急救援9次,出动队员326人次;组织培训演练、开展巡查近百场。”吴忠宾说,基本实现了“1分钟响应、15分钟到场处置”,有效解决了“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状况。
夯实基础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在“全灾种、大应急”的新要求下,救援队伍的任务职能由单一森林灭火转变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也在不断提升技能。
今年以来,岚谷乡以“三争”行动为抓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致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持对照隐患排查清单开展常态化检查巡查,摸清各类风险底数,确保一旦发现问题隐患,立即进行登记、监控、治理、验收等全过程闭环管理,不断增固底板、夯实基础。
同时,还制定《岚谷乡综合性应急救援队规范化建设及奖惩制度》,进一步明确应急救援队工作保障机制。采取专家讲课、远程培训、比武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救援队队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队员熟知传递预警信息、排查灾害隐患、转移救助受灾群众等各项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极端险情灾情,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就是要让基层群众更有安全感,险有所排、危有所改、民有所安。让熟悉乡情社情、看得见灾情的人站在最前端。”黄安说,接下来,岚谷乡将继续加强应急队伍制度建设,促进应急队伍工作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灾害防范意识,提升救援应急能力,全力保障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李茜 吕峰 彭钰娟)